![]() |
學校地址:湖南省 長沙市 雨花區 車站南路紅花坡路口 |
![]() |
學校地址:湖南省 長沙市 雨花區 車站南路紅花坡路口 |
主板結構分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結構。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結構,現在已經淘汰;而LPX、NLX、Flex ATX則是ATX的變種,多見于國外的品牌機,國內尚不多見;EATX和WATX則多用于服務器/工作站主板;ATX是目前市場上 常見的主板結構,擴展插槽較多,PCI插槽數量在4-6個,大多數主板都采用此結構;Micro ATX又稱Mini ATX,是ATX結構的簡化版,就是常說的小板,擴展插槽較少,PCI插槽數量在3個或3個以下,多用于品牌機并配備小型機箱;而BTX則是英特爾制定的 新一代主板結構。
在PC推出后的第三年即1984年,IBM公布了PCAT。AT主板的尺寸為1312,板上集成有控制芯片和8個I/0擴充插槽。由于AT主板尺寸較大,因此系統單元(機箱)水平方向增加了2英寸,高度增加了1英寸,這一改變也是為了支持新的較大尺寸的AT格式適配卡。將8位數據、20位地址的XT擴展槽改變到16位數據、24位地址的AT擴展槽。為了保持向下兼容,它保留62腳的XT擴展槽,然后在同列增加36腳的擴展槽。XT擴展卡仍使用62腳擴展槽(每側31腳),AT擴展卡使用共98腳的的兩個同列擴展槽。這種PC AT總線結構演變策略使得它仍能在當今的任何一個PC Pentium/PCI系統上正常運行。
PC AT的初始設計是讓擴展總線以微處理器相同的時鐘速率來運行,即6MHz 的286,總線也是6MHz;8MHz的微處理器,則總線就是8MHz。隨著微處理器速度的增加,增加擴展總線的速度也很簡單。后來一些PC AT系統的擴展總線速度達到了10和12MHz。不幸的是,某些適配器不能以這樣的速度工作或者能很好得工作。因此,絕大多數的PC AT仍以8或8.33MHz為擴展總線的速率,在此速度下絕大多數適配器都不能穩定工作。
AT主板尺寸較大,板上能放置較多的元件和擴充插槽。但隨著電子元件集成化程度的提高,相同功能的主板不再需要全AT的尺寸。因此在1990年推出了Baby/Mini AT主板規范,簡稱為Baby AT主板。
Baby AT主板是從 早的XT主板繼承來的,它的大小為158.5,比AT主板是略長,而寬度大大窄于AT主板。Baby AT主板沿襲了AT主板的I/0擴展插槽、鍵盤插座等外設接口及元件的擺放位置,而對內存槽等內部元件結構進行了緊縮,再加上大規模集成電路使內部元件減少,使得Baby AT主板比AT主板布局緊湊而功能不減。
但隨著計算機硬件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計算機主板上集成功能越來越多,Baby AT主板有點不負重荷,而AT主板又過于龐大,于是很多主板商又采取另一種折衷的方案,即一方面取消主板上使用較少的零部件以壓縮空間(如將I/0擴展槽減為7個甚至6個,另一方面將Baby AT主板適當加寬,增加使用面積,這就形成了眾多的規格不一的Baby AT主板。當然這些主板對基本I/0插槽、外圍設備接口及主板固定孔的位置不加改動,使得即使是 小的Baby AT主板也能在標準機箱上使用。 常見的Baby AT主板尺寸是3/4Baby AT主板(26.5cm22cm即10.78.7),采用7個I/0擴展槽。
由于Baby AT主板市場的不規范和AT主板結構過于陳舊,英特爾在95年1月公布了擴展AT主板結構,即ATX(AT extended)主板標準。這一標準得到世界主要主板廠商支持,目前已經成為 廣泛的工業標準。97年2月推出了ATX2.0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