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校地址:湖南省 長沙市 雨花區 車站南路紅花坡路口 |
![]() |
學校地址:湖南省 長沙市 雨花區 車站南路紅花坡路口 |
下面這篇文章是加拿大的致鳴寫的,請大家讀后多提寶貴意見,以便共同提高。
聲明:文章的內容并有代表東方維修網的觀點。
前言
在10月號雜志上發表了《軟件能夠修復硬盤嗎?——硬盤損壞全分析》一文后,這篇專題也同時被各大網絡傳媒轉載,產生了很大的反響。本人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匯總了一些反應和意見,很多消費者都是通過這篇文章才第一次聽說過這樣的事情和其中的內幕,非常支持這樣的文章。當然,各種反應里面也少不了一些業內人士的責難,認為這樣的文章對這個行業的發展不利。不過不管怎樣,我認為敝帚自珍和信息封鎖才是對硬盤和數據行業發展的 大不利因素;讓大家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信息,從總體上提高大家對這個行業的認知水平,才真正有利于國內硬盤維修和數據恢復行業的水平提高。正是基于這樣的想法,于是就有了這篇后續的文章。由于對象仍然是普通的DIYer和廣大消費者,因此仍然采用比較通俗的敘述方式,盡量避免使用過于專業的詞匯和高深的所謂“理論知識”。
基于本文只是出于普及的目的,為了敘述上的通俗簡單,本文所說的硬盤都是指IDE硬盤。
硬盤市場的現實
在前一篇專題里,我只是簡單敘述了硬盤維修的一些知識和狀況,這里有必要再對硬盤這個行業和市場進行更深入一點的說明,才能使讀者順利閱讀和理解后面的部分。
有8~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電腦使用經驗的人會有很深刻的體會——現在硬盤的質量是越來越差了。回想起來,從前的600MB、1GB、1.2GB、2.1GB時代,很多硬盤跟現在的硬盤相比,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容量沒有那么大,速度沒有那么快;但在實際使用中,其他很多方面那些硬盤都比現在的硬盤要優勝。譬如噪音很小,甚至幾乎要把耳朵貼在盤體上才能聽到硬盤轉動的聲音;使用壽命長,我一個朋友家里一臺IBM原裝的486DX33電腦,里面的200MB硬盤居然到現在還在正常使用,沒有噪音,沒有壞道,尋道時間仍然可以達到標稱的數值,性能沒有任何下降;盤體質量好,我把自己能夠收集到的從200MB到2.1GB的硬盤放出來,發現那些硬盤絕大部分的盤體至今還是閃閃發光,堅固無比,沒有任何氧化、銹蝕和痕跡,而從3.2GB開始,使用超過3年或更久的硬盤盤體就開始黯淡無光了,甚至可以輕輕搖出響聲來;電路板用料十足,下面有兩張圖,希捷3.2GB硬盤電路板是大板,昆騰15GB硬盤的是曲尺電路板,比較一下板的做工和上面的電子元件就很能說明問題。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