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小字體
增大字體
作者:佚名 來源:本站整理 發布時間:2011-02-20 11:23:27
紅橋區是天津市六個中心市區之一,位于天津市區西北部。東南與河北、南開兩區相交,西北與西青、北辰兩區相鄰。總面積21.31平方千米。總人口56萬人(2004年)。其中回族4萬多人,約占全市回族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
區人民政府駐勤儉道202號。郵編:300131。代碼:120106。區號:022。拼音:Hongqiao Qu。
行政區劃
紅橋區轄10個街道:西于莊街道、雙環村街道、咸陽北路街道、丁字沽街道、西沽街道、三條石街道、邵公莊街道、芥園道街道、鈴鐺閣街道、大胡同街道。
歷史沿革
紅橋區因橫跨子牙河上的大紅橋而得名。
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以南運河為界,紅橋區大部在河北,為天津市第九區。東至北運河,南至南運河,西至舊市界,北至北運河。括西北部的邵公莊、西于莊、丁字沽三個市郊農村,土地面積17.6平方千米,居民173282人。河南為第八區,位于市區西北部,東至海河,南至鼓樓東、西大街、西關街西至西營門市界,北至南運河。1949年初,全區有居民49675戶,257533人;其中回族2783人,是市區回族的聚居區。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了-第九區公所,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于1949年3月12日建立了第九區人民政府。同年6月改為第九區公所,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1952年10月,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本市行政區劃重新調整及撤消區公所成立區人民政府的命令》,與第八區的16個公安派出所轄區(第八區部分地區居民34155戶167094人)合并,組成新第八區,建立第八區人民政府。區界為:東至北運河、北門外大街,南至北馬路經西馬路沿西關大街至南運河,西至千里堤、西橫堤,北至北運河、丁字沽、唐家灣大道。區內設28個街公所:關上、關下、營門東、河北大街、營門西、西站、邵公莊、三道橋、樹德里、橋北、西于莊、西沽、大伙巷、小伙巷、北小道干、春德街、塘子胡同、南頭窯、西關外、小西關、自來水、先春園街、朱家花園、信和街、梁家嘴、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芥園。同年11月將三元村、北辛莊劃歸入八區管轄,街公所增至30個。1954年6月將28個街公所改組為街道辦事處。
1955年3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委員會組織法》,區人民政府改稱區人民委員會。1956年1月,根據把天津市人民委員會關于市轄區按地名稱呼的通知,第八區因界內子牙河上大紅橋得名,改稱紅橋區。同年5月將28個街道辦事處合并為17個街辦事處,即:丁字治工人新村、丁字沽、西于莊、紅橋北、紅橋南、河北大街、邵公莊、營門西、西站、三條石、大伙巷、先春國、太平街、春德街、塘子胡同、南頭窯、小西關。
1958年10月,根據天津市人民委員會《關于實行新行政區劃的決定》原北郊區東至三義村,西至線河,南至尹賢村,北至漢為的10個鄉鎮組成的人民公社和原城用區的大胡同街劃入紅橋區。區界為:南至老鐵橋大街、北馬路、西馬路,西至市邊界,東至北運河,北至武清縣境。區內設11個街道辦事處:丁字沽工人新村、西沽、紅橋南、河北大街、邵公莊、三條石、大胡同、大伙巷、春德街、南頭窯、小西關。
1960年將全區街道辦事處合并為6個人民公社,即:丁字沽工人新村、西沽、河北大街、三條石、大伙巷、南頭窯,實行政社合一。1961年政社分設,形成6社6街。
1962年2月根據市人委《關于恢復郊區和劃分市郊界限的通知》,1958年圓熟原屬劃歸北郊區,同時調整與南開區的分界,原屬南開區南北橫堤以東的楊莊子、前園劃歸紅橋區。并將6個人民公社劃分為9個人民公社:大伙巷、春德街、河北大街、邵公莊、西沽、紅橋南、三條石、南頭窯、丁字沽工人新村。同年10月撤消人民公社,恢復街道辦事處建制,設16個街道辦事處:河北大街、西站、邵公莊、三條石、大胡同、大伙巷、先春園、春德街、南頭窯、怡和街、小西關、西沽、紅橋南、西于莊、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
1966年“0”開始,紅橋區改稱“紅衛區”。1967年12月成立“紅橋區革命委員會”。1968年1月恢復原區名。
1969年,怡和街并入南頭窯,西站街并入河北大街,設14個街革命委員會:河北大街、邵公莊、三條石、大胡同、大伙巷、先春園、春德街、南頭窯、小西關、西沽、紅橋南、西于莊、丁字沽工人新村、丁字沽。1978年撤消街革命委員會,恢復街道辦事處。
1980年5月,紅橋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紅橋區人民政府。同年增設咸陽北路街辦事處,全區共設15個街辦事處。1988年西沽、紅橋南西街合并。1985年至1990年在由紅橋區管理的北郊區地界內建佳園里、雙環兩個居民住宅區,經市政府批準設立雙環街道辦事處,同年新建佳園里地區管理處,1993年佳園里地區管理處并入雙環街道辦事處。(以上摘自“虹橋在線”)
區政府的辦公地址:原第八區政府(區公所)設在北門西原天津縣政府所在地。原第九區政府(區公所)初在肉架子胡同東口原-第九區區公所所在地,1951年遷至河北大街小新街7號。1952年行政區劃調整后,河北大街小新街7號為新第八區人民政府機關所在地。1986年11月遷至子牙河橋以北西側勤儉道202號。(以上摘自“虹橋在線”)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527013人,其中:西于莊街道 66842人、雙環村街道 49180人、成陽北路街道 79102人、丁字沽街道 94739人、西沽街道 57510人、三條石街道 48105人、大胡同街道 29123人、邵公莊街道 57584人、芥園道街道 10691人、鈴鐺閣街道 34137人。
2004年初,紅橋區轄10個街道:西于莊街道、丁字沽街道、西沽街道、三條石街道、咸陽北路街道、鈴鐺閣街道、芥園道街道、邵公莊街道、大胡同街道、雙環村街道。
湖南陽光電子技術學校常年面向全國招生!報名電話:13807313137,13807313137,13308461099。(學校在湖南省長沙市,其他地方無分校!)
行業前景:目前電子維修人才非常緊缺,專業技術人員月收入可達35個專業課程的學費歡迎查看-45個專業課程的學費歡迎查看,高級技術人才月薪可達50個專業課程的學費歡迎查看-80個專業課程的學費歡迎查看,成熟電子電維修店月收入可達100個專業課程的學費歡迎查看以上。隨著國家家電下鄉政策的推行,液晶平板電視、空調、冰箱、數碼產品、電子、電腦等將逐步成為城鄉居民的生活必需品,高端電子維修技術人才將出現巨大缺口。
招生對象: 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社會待業求職者、電子愛好者。(特色:無任何基礎也能學會)
教學目標:培養中高級電子電器維修技術人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電子維修。
教學方法:上午理論,下午實踐,采用我校獨特的“模塊教學法”教學。每天上午8:30—11:30理論課,下午14:30—17:30實操課。
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零開始,手把手教,,打造電子技術教學經典神話,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一流電子維修。 |
常年招生,月月開班。每月1號、16號開學,特殊情況也可隨到隨學。免費住宿,提供被子。統一食宿,校食堂購票就餐。
學校網站: http://www.hnygpx.com
第二網站: http://www.hnygpx.net
報名電話:13807313137, 13308461099
全國免長途電話:13807313137

報名信箱: 879330360@qq.com
咨詢QQ:
校址: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車站南路紅花坡路口(紅花坡路176號)。
來校路線:長沙火車站售票處后坪乘135路至"紅花坡站"下車,回走100米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