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平老師簡介
楊海平:電腦網絡工程師。畢業于長沙大學,講師。精通電腦維修技術。現任我校電腦網絡維修專業主教講師。講課生動易懂。實踐經驗相當豐富。
教育榮譽
學校高級講師
教師資格認證科目級別C級
育人感言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
心聲
我只有6年教齡,但當教師的時間并不長。當教師的經驗也不足,我在不斷的學習,向身邊的領導、老師和其他教師學習。在學習和探索中,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在班主任管理中注重細致化和民主化
我認為班主任工作的基礎是細致化。只有細致入微,才能使班級管理見成效。我的做法是“三勤” ,即勤跟班勤觀察勤教育。“勤跟班”一般是在班級剛建立初期,好習慣還未養成時,要勤跟班進行督促檢查,多與學生接觸,多與科任老師交流了解學生情況;“勤觀察”,要經常去觀察學生課前準備、課堂秩序以及學生平時的舉動,有針對性的展開班級管理;“勤教育”,面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與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多與家長溝通,掌握學生在家的情況,這樣對學生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有意識的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和服務,使學生認為他沒有被忽視,比如在我的班級,每個同學都負一項責任,每個人都是班干部,大到當班長,小到負責擺放自行車,形成“人人為我服務我為人人服務”的良好氛圍。事實證明同學們喜歡這種方式,每個人都做得很好。我所帶的班級多被評為“軍訓文明班級”、“運動會文明班級”、“優秀班級體”.在常規檢查中出勤、衛生、經常被表彰,成為學院受表彰較多的班級。
二、不管是教學還是班級管理者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愛護每一個學生,同時對學生提出較高的期望
作為老師喜歡熱愛好學生不難,因為好學生有許多讓你欣賞的品質。好學生上課不搗亂,平時不惹事生非,不遲到、不早退,聽講認真接受新知識能力強,不會不交作業,而且作業還會很正確很整潔很美觀。但這樣完美的好學生畢竟是極少數,面對我們學校平行分班的現實,沒有一個班是好學生云集的班,因此,如何面對你眼前的這一群個性差別很大的學生,讓他們在你創設的“軟環境”下健康成長。我認為要能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愛護每一個學生,同時對學生提出較高的期望,讓孩子們喜歡班級喜歡到校,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當班主任,較少表揚優秀生,也很少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學習和習慣較差的學生。因為我深知過多地贊美雄鷹,會傷害更多的小鳥。我對學生的表揚鼓勵,從來不集中到幾個學生,而是任何學生只要有了好的表現,就適時表揚鼓勵。精英教育使我們眼里只有學習好的孩子,卻忽略了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孩子。我們在培養優秀生的同時,也要為成績平平的孩子甚至差生撐起一片晴空!
現在的這一代孩子,大家稱之為“90后”,其實對許多事有自己的看法。老師如果過多的表揚某一位(些)學生,會給一部分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壓力,會讓被表揚的學生遭到同學的妒忌,認為老師的眼里只有好學生,長此以往對好學生成長不利。我認為這是我對好學生的另一種呵護。
正如鄭湖濱老師在《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孩子》中所說“放棄或放松對每一個孩子的教育,也許可以卸下我們很多苦惱,可以減輕我們許多負擔,可以消除我們很多壓力。但是對每一個家庭,對每一個孩子來說,其損失確是百分之百。”
三、關注、尊重、寬容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他們創造一個和諧團結進取的環境
我們這個年齡的老師帶班帶課,都可以和“80后”的年輕人及“90后”的學生成為知心朋友,可以給孩子們盡可能多的體恤和理解,寬容和諒解。學生入校以后,就給他們確定畢業后的目標,給他們創造一個和諧團結進取的環境,讓他們愿意走進這個班,看到同學們是愉悅的,學習是有勁頭的。
按照教育學者“生命化教育”的倡導人、負責人張文質的觀點,生命化教育是個性化的教育。它肯定人的天性,肯定人的獨特性,在每一個人身上尋找 佳突破口。在強調個性的背后,其實就意味著教育需要對人的各不相同的特性的由衷尊重。這種尊重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活動中,幾乎就可以看出教育確實是一件艱難的、費力的、復雜的工作。所以它本身也只能是“慢的”,操之過急與妄下斷論都可能使教育變得粗糙、生硬與武斷,立竿見影的教育常常就是對教育的反動。所以對每個生命的耐心、寬容、理解、成全,其實也就是教育所應有的 基本的立場。
這就要求我去“熱愛”每一個學生,去寬容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做的每一件事。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當然,這種愛不是溺愛,更不能一味的縱容他們。這種寬容,不僅要體現在所謂的好的學生身上,也要體現在所謂的壞的學生身上。其實,每一個學生在我的眼里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每一個學生都是有出色之處的。當然,一個班的學生存在差異是不可避免的。無論是在整體上,還是在個別方面,學生的發展必然因人而異,作為班主任還是教師,我們都要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班級的每一個學生,無論他們的優點,或所謂的缺點。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要具體指導他度過困難。
好的教育就是一種服務,它強調的是教師在生命的相遇過程中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育姿態,努力理解學生,并采取靈活的教育方法為一個個具體的學生服務。特蕾莎修女曾經說過,“信仰的果實是愛,愛的果實是服務”,而這樣的服務一定會因為個體的獨特性與多樣性而千變萬化。而無數班主任的工作其實就是一種愛的服務。
四、教師職業需要我們學習思考,思考學習,與時俱進。
教育工作需要轉變教育觀念,放下傳統的棍棒教育,和學生做朋友,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投入感情關注學生。用完整的生命觀來看待每一個學生,不斷在生命的相遇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與境界。
在人生旅途上我們努力把自己真正地成就為一個獨特的人——一個真正的教師,我們應該既是老師,也是學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不斷地去充實自己,使自己的工作不斷成為心靈之需和幸福的源泉。
一個好的教師就是一個好的德育導師。說起做教師,我還是學生,我們學院的其他教師都比我做的好,他們用智慧征服學生,用情感打動學生,用知識感染學生,我們也應該誠實地說,學校的德育教育并不是付出努力都能夠有明顯的收效,我們不泄氣,更不會放棄。從能夠改變的地方開始,想大問題,做小事情,日積月累一定有所作為。我們更強調理性思考,學院思考怎樣選擇發展道路,教師思考如何對自己的、對孩子的一生負責,大家一起走進德育教育的課堂,共同探索、提升對德育教育的認同,激發對德育教育的熱情。

![]() ![]() |
![]() |
- › 楊海平老師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