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學校地址:湖南省 長沙市 雨花區 車站南路紅花坡路口 |
![]() |
學校地址:湖南省 長沙市 雨花區 車站南路紅花坡路口 |
CPU-INTEL200MMX,主板--微星5158,硬盤--QUANTUMFireball3.2G,內存--LGS64M,經過幾年,在龐大的操作系統及應用軟件的“狂轟爛炸”下,慢得如老牛拉車一樣了。
隨著大容量硬盤的推陳出新,價格不斷的下降、性能日漸成熟,本人終于無法忍受過中誘惑,于2000年2月14日以1200RMB選擇了QUANTUM第十代15G的硬盤,以平衡取舍之間的矛盾。然而當本人懷著極為興奮的心情把新的硬盤安裝后,進入CMOS的自檢后,發現新的硬盤的容量只有8.4G,開始以為主板不支持也沒所謂,以WIN98啟動盤進入DOS并使用FDISK后,也發現只有8.4G的使用空間!
解決方法:更新BIOS!但進入微星主板的主頁后,才發現它提供 新的bios是本人于99年6月份才更新的。也就是說不能通過更新bios的方法去解決了。沒辦法,只好抱著幾分的希望,進入QUANTUM的主頁(http//:www.quantum.com),果然發現了一個可以解決8.4G容量限制的軟件:DISKGO250.ZIP,解壓后運行DISKGO,終于得知新硬盤的真正容量為15020MB。難以想象:DISKGO用了10多秒就把15G的大硬盤FORMAT完畢!然而,經過幾天后,卻發現了問題并沒有真正地解決了:
1、雖然它可以為WIN98所承認,卻不為純DOS所利用。假如WIN98崩潰,而啟動盤啟動后又無法確認大容量硬盤的情況下,存在15G硬盤的數據也不就灰飛煙滅了嗎?
2、難道一個容量比其大5倍的硬盤永遠地生活在一個小硬盤的天空下嗎?
大容量硬盤總不能生活在小容量硬盤的影子下,在這個信念的驅使下,本人經過兩天的苦苦思索及近十次的Format后,終于找到了在無法更新BIOS的條件下,如何正確使用quantumr diskgo250,讓大容量硬盤發揮其真正的性能!
一、讓win98啟動盤啟動后操作系統確認大容量硬盤的存在
利用3.2G硬盤作為主動盤時,每次啟動都會發現進入win98操作系統前,總會出現“starting Ontrack”的字幕,所以有理由相信,如果能將quantum的“ontrack”植入大容量硬盤或軟盤,就有可能實現任何操作系統都能確認大容量硬盤,從而解決:讓win98啟動盤啟動后操作系統確認大容量硬盤的問題。
在解壓后的diskgo250.zip文件夾里,有兩個僅能在DOS模式下運行的文件:dm.exe及dm1.exe。于是選擇關閉系統中的“重新啟動計算機并進入MS-DOS方式”,并運行dm.exe,進入“Qauntum disk manager version”,選擇“Advanced Options”
菜單,選擇“Manitenance options”中的“Create ontrack Boot Diskette”,然后選擇“Make existing Boot diskette an Ontrack Boot Diskette”,順利地將“Ontrack” 植入win98啟動盤中。
用熱啟動計算機后,用剛剛制作好的啟動盤啟動時,也發現了“starting
Ontrack”的字幕,啟動操作系統后,同樣可以確認大容量硬盤的存在。這樣,很輕松地解除了由于win98崩潰可能造成無法再使用大容量硬盤的后顧之憂。
二、大硬盤作為主動盤使用
1、解決分區問題
讓大硬盤作為主動盤首先解決的問題就是分區,總不能讓15G的硬盤不分區使用吧,我那個容量比它少5倍的3.2G硬盤都分了3個區呢!用剛剛植入Ontracek的win98啟動盤啟動計算機,并運行FDISK命令后,能順利地將15G的硬盤分了4個分區及1個活動分區。
2、將win98安裝到大容量硬盤的活動分區上
在diskgo的文件夾里還有另外一個應用軟件:filecopy.exe,看了它的說明書后,本人為之一震:原來它可以將一個硬盤的所有數據完全地copy到另一個新硬盤里。于是立刻運行該軟件,經過一些極為簡單的提問后,便順利地完成了硬盤間的數據傳送。
值得一提的是本來要花近30分鐘才安裝成的win98,在diskgo的filecopy下,僅用了2分鐘。不過能否正常使用,還需進一步的實踐,經過跳線,讓大容量硬盤作為主動盤及通過修改CMOS后,聽到“的”一聲,一個十分熟悉的logo出現了,原來的win98成功地copy到新的硬盤中并能正常使用。從而解決了大容量硬盤從從動盤變為主動盤的問題,我想這就是filecopy存在的真正意義吧。
2.主版故障診斷?
一、主板故障的分類
1.根據對微機系統的影響可分為非致命性故障和致命性故障非致命性故障也發生在系統上電自檢期間,一般給出錯誤信息;致命性故障發生
在系統上電自檢期間,一般導致系統死機。
2.根據影響范圍不同可分為局部性故障和全局性故障 局部性故障指系統某一個或幾個功能運行不正常,如主板上打印控制芯片損壞,僅造成聯機打印不正常,并不影響其它功能;全局性故障往往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使其喪失全部功能,例如時鐘發生器損壞將使整個系統癱瘓。
3.根據故障現象是否固定可分為穩定性故障和不穩定性故障
穩定性故障是由于元器件功能失效、電路斷路、短路引起,其故障現象穩定重復出現,而不穩定性故障往往是由于接觸不良、元器件性能變差,使芯片邏輯功能處于時而正常、時而不正常的臨界狀態而引起。如由于I/O插槽變形,造成顯示卡與該插槽接觸不良,使顯示呈變化不定的錯誤狀態。
4.根據影響程度不同可分為獨立性故障和相關性故障
獨立性故障指完成單一功能的芯片損壞;相關性故障指一個故障與另外一些故障相關聯,其故障現象為多方面功能不正常,而其故障實質為控制諸功能的共同部分出現故障引起(例如軟、硬盤子系統工作均不正常,而軟、硬盤控制卡上其功能控制較為分離,故障往往在主板上的外設數據傳輸控制即DMA控制電路)。
5.根據故障產生源可分為電源故障、總線故障、元件故障等
電源故障包括主板上+12V、+5V及+3.3V電源和Power Good信號故障;總線故障包括總線本身故障和總線控制權產生的故障;元件故障則包括電阻、電容、集成電路芯片及其它元部件的故障。
二、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
1.人為故障:帶電插撥I/O卡,以及在裝板卡及插頭時用力不當造成對接口、芯片等的損害
2.環境不良:靜電常造成主板上芯片(特別是CMOS芯片)被擊穿。另外,主板遇到電源損壞或電網電壓瞬間產生的尖峰脈沖時,往往會損壞系統板供電插頭附近的芯片。如果主板上布滿了灰塵,也會造成信號短路等。
3.器件質量問題:由于芯片和其它器件質量不良導致的損壞。
三、主板故障檢查維修的常用方法
主板故障往往表現為系統啟動失敗、屏幕無顯示等難以直觀判斷的故障現象。下面列舉的維修方法各有優勢和局限性,往往結合使用。
1.清潔法
可用毛刷輕輕刷去主板上的灰塵,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芯片采用插腳形式,常會因為引腳氧化而接觸不良?捎孟鹌げ寥ケ砻嫜趸瘜,重新插接。
2.觀察法
反復查看待修的板子,看各插頭、插座是否歪斜,電阻、電容引腳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燒焦,芯片表面是否開裂,主板上的銅箔是否燒斷。還要查看是否有異物掉進主板的元器件之間。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借助萬用表量一下。觸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異常發燙,可換一塊芯片試試。
3.電阻、電壓測量法
為防止出現意外,在加電之前應測量一下主板上電源+5V與地(GND)之間的電阻值。 簡捷的方法是測芯片的電源引腳與地之間的電阻。未插入電源插頭時,該電阻一般應為300Ω, 低也不應低于100Ω。再測一下反向電阻值,略有差異,但不能相差過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導通,就說明有短路發生,應檢查短的原因。產生這類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系統板上有被擊穿的芯片。一般說此類故障較難排除。例如TTL芯片(LS系列)的+5V連在一起,可吸去+5V引腳上的焊錫,使其懸浮,逐個測量,從而找出故障片子。如果采用割線的方法,勢必會影響主板的壽命。
。2)板子上有損壞的電阻電容。
(3)板子上存有導電雜物。
當排除短路故障后,插上所有的I/O卡,測量+5V,+12V與地是否短路。特別是+12V與周圍信號是否相碰。當手頭上有一塊好的同樣型號的主板時,也可以用測量電阻值的方法測板上的疑點,通過對比,可以較快地發現芯片故障所在。
當上述步驟均未見效時,可以將電源插上加電測量。一般測電源的+5V和+12V。當發現某一電壓值偏離標準太遠時,可以通過分隔法或割斷某些引線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測電壓。當割斷某條引線或拔下某塊芯片時,若電壓變為正常,則這條引線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來的芯片就是故障所在。
4.拔插交換法
主機系統產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O總線上的各種插卡故障均可導致系統運行不正常。采用拔插維修法是確定故障在主板或I/O設備的簡捷方法。該方法就是關機將插件板逐塊拔出,每拔出一塊板就開機觀察機器運行狀態,一旦拔出某塊后主板運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該插件板故障或相應I/O總線插槽及負載電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統啟動仍不正常,則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采用交換法實質上就是將同型號插件板,總線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號芯片相互芯片相互交換,根據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判斷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維修環境,例如內存自檢出錯,可交換相同的內存芯片或內存條來確定故障原因。
5.靜態、動態測量分析法
(1)靜態測量法:讓主板暫停在某一特寫狀態下,由電路邏輯原理或芯片輸出與輸入之間的邏輯關系,用萬用表或邏輯筆測量相關點電平來分析判斷故障原因。
(2)動態測量分析法:編制專用論斷程序或人為設置正常條件,在機器運行過程中用示波器測量觀察有關組件的波形,并與正常的波形進行比較,判斷故障部位。
6.先簡單后復雜并結合組成原理的判斷法
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廣泛應用,主板上的控制邏輯集成度越來越高,其邏輯正確性越來越難以通過測量來判斷。可采用先判斷邏輯關系簡單的芯片及阻容元件,后將故障集中在邏輯關系難以判斷的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
7.軟件診斷法
通過隨機診斷程序、專用維修診斷卡及根據各種技術參數(如接口地址),自編專用診斷程序來輔助硬件維修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測試法的原理就是用軟件發送數據、命令,通過讀線路狀態及某個芯片(如寄存器)狀態來識別故障部位。此法往往用于檢查各種接口電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參數的各種電路。但此法應用的前提是CPU及基總線運行正常,能夠運行有關診斷軟件,能夠運行安裝于I/O總線插槽上的診斷卡等。編寫的診斷程序要嚴格、全面有針對性,能夠讓某些關鍵部位出現有規律的信號,能夠對偶發故障進行反復測試及能顯示記錄出錯情況。
3.主板BIOS報錯信息大解剖
◆ BIOS ROM checksum error-System halted
翻譯:BIOS 信息在進行總和檢查 ( checksum ) 時發現錯誤,因此無法開機。
解析:會遇到這種問題...通常是「死定了」!通常是因為 BIOS 信息刷新不完
全所造成的.
◆ CMOS battery failed
翻譯:CMOS 電池失效。
解析:這表是 CMOS 電池的電力已經不足,請更換電池。
◆ CMOS checksum error-Defaults loaded
翻譯:CMOS 執行整和檢查時發現錯誤,因此載入預設的系統設定值。
解析:通常發生這種狀況都是因為電池電力不足所造成,因此建議先換電源看看。如果此情形依然存在,那就有可能是 CMOS RAM 有問題,而因為 CMOS RAM 我們個人是無法維修的,所以建議送回原廠處理。
◆ Display switch is set incorrectly
翻譯:顯示開關配置錯誤。
解析:較舊型的主機板上有 Jumper 可設定螢幕為單色或彩色,而此訊息表示主機板上的設定和 BIOS 里的設定不一致,所以只要判斷主機板和BIOS誰為正確,然后更新錯誤的設定即可。
◆ Press ESC to skip memory test
翻譯:在內存測試中,可按下 ESC 略過。
解析:如果你在 BIOS 內并沒有設定快速測試的話,那么開機就會執行電腦零件的測試,如果你不想等待,可按 ESC 略過或到 BIOS 內開啟 Quick Power On Self Test一勞永逸
◆ HARD DISK initizlizing 【Please wait a moment...】
翻譯:正在對硬盤做起始化 ( Initizlize ) 動作。
解析:這種訊息在較新的硬盤上根本看不到。但在較舊型的硬盤上,其動作因為較慢,所以就會看到這個訊息。
◆ HARD DISK INSTALL FAILURE
翻譯:硬盤安裝失敗。
解析:遇到這種事,請先檢查硬碟的電源線、硬盤線是否安裝妥當?或者硬盤 Jumper 是否設錯? ( 例如兩臺都設為 Master 或 Slave。)
◆ Primary master hard disk fail
翻譯:POST 偵測到 Primary master IDE 硬盤有錯誤。
解析:遇到這種事,請先檢查硬盤的電源線、硬盤線是否安裝妥當?或者硬盤 Jumper 是否設錯? ( 例如兩臺都設為 Master 或 Slave。)
◆ Primary slave hard disk fail
翻譯:POST 偵測到 Primary slave IDE 硬盤有錯誤。
解析:遇到這種事,請先檢查硬盤的電源線、硬盤線是否安裝妥當?或者硬盤 Jumper 是否設錯? ( 例如兩臺都設為 Master 或 Slave。)
◆ Secondary master hard fail
翻譯:POST 偵測到 Secondary master IDE 硬盤有錯誤。
解析:遇到這種事,請先檢查硬盤的電源線、硬盤線是否安裝妥當?或者硬盤 Jumper 是否設錯? ( 例如兩臺都設為 Master 或 Slave。)
◆ Secondary slave hard fail
翻譯:POST 偵測到 Secondary slave IDE 硬盤有錯誤。
解析:遇到這種事,請先檢查硬盤的電源線、硬盤線是否安裝妥當?或者硬盤 Jumper 是否設錯? ( 例如兩臺都設為 Master 或 Slave。)
◆ Hard disk(s) disagnosis fail
翻譯:執行硬盤診斷時發生錯誤
解析:這種訊息通常代表硬盤本身故障...你可以先把這顆硬盤接到別的電腦上試試看,如果還是一樣的問題,那只好送修了。
◆ Floppy disk(s) fail
翻譯:無法驅動軟驅。
解析:先檢查軟軟驅線有沒有接錯或松脫?電源線有沒有接好?如果這些都沒問題,那可能就是軟驅故障了。
◆ FLOPPY DISK(S) fail(80)
翻譯:無法驅動軟驅。
解析:先檢查軟驅線有沒有接錯或松脫?電源線有沒有接好?如果這些都沒問題,那可能就是軟驅故障了。
◆ FLOPPY DISK(S) fail(40)
翻譯:無法驅動軟驅。
解析:先檢查軟驅線有沒有接錯或松脫?電源線有沒有接好?如果這些都沒問題,那可能就是軟驅故障了。
◆ Keyboard error or no keyboard present
翻譯:此訊息表示無法啟動鍵盤。
解析:檢查看看鍵盤連接線有沒有插好?把它插好即可。
◆ Memory test fail
翻譯:內存測試失敗。
解析:通常會發生這種情形大概都是因為內存不兼容或故障所導致,所以請先以每次開機一條內存的方式分批測試,找出故障的內存,把它拿掉或送修即可。
◆ Override enable-Defualts loaded
翻譯:目前的 CMOS 組態設定如果無法啟動系統,則載入 BIOS 預設值以啟動系統。
解析:可能是你在 BIOS 內的設定并不適合你的電腦 ( 像你的內存只能跑PC100但你讓它跑PC133 ),這時進入 BIOS 設定畫面把設定以穩定為優先做調整即可。
◆ Press TAB to show POST screen
翻譯:按 TAB 可以切換幕螢顯示。
解析:有一些 OEM 廠商會以自己設計的顯示畫面來取代 BIOS 預設的 POST 顯示畫面,而此訊息就是要告訴使用者可以按 TAB 來把廠商的自定畫面和 BIOS 預設的 POST 畫面來做切換。
4.主板兼容性差引起黑屏的處理
配置如下:三星550B顯示器、聯想飛鷹133E主板、賽揚433 CPU、帝盟330顯卡、KINGMAX 128MB內存、昆騰LCT 10G硬盤、銀河機箱電源。聽他說除了帝盟的顯卡(以前在別的機器上工作一切正常)是舊的以外,其它都是新拆的包裝,硬件應該不會有問題。
打開電腦,開始自檢正常,WIN98藍天白云的啟動畫面也出來了,但是啟動畫面消失后,桌面就是不出現,連顯示器上的電源指示燈也不亮了。硬盤繼續在讀盤,然后用鼠標點擊“開始”(當然是摸黑進行),硬盤有讀盤動作,還是黑屏現象。按“Alt+F4”可以關機,重新啟動一切照舊。重新把BIOS中的相應選項設定為比較保守的方式,還是沒用。
“顯示器有毛病”,我比較有信心,好像以前見過這樣的問題,這次憑感覺像是硬件有問題!拔以囘^了,沒問題”,他回答說。但還是從展示柜上搬了一臺一直在通電展示的顯示器來,接上故障現象還是一樣,看來他說的沒錯。又從倉庫里拿出了一塊全新的小影霸TNT2顯卡,更換了原來的帝盟330顯卡,啟動之后沒發生黑屏,找到新硬件,裝好驅動程序之后,重新啟動正常。
“你的顯卡要退休了”,我松了一口氣,自以為問題找到了。他嘿嘿冷笑兩聲,“再啟動一下看看”(看來他也試過了)。果然,再重新啟動又是黑屏現象。
難道是軟件有問題?我用安全模式啟動,沒事了,但是在正常模式下啟動還是不行。我毫不猶豫地選擇重裝系統,安裝WIN98只花了26分鐘(看來我也應該把內存升級到128MB了),但是安裝了顯卡驅動程序之后,同樣的問題又來了。
“這些辦法我試過了,沒用!”他看我忙了一陣沒結果,有點幸災樂禍。換主板,我使出 后一招,這個他倒沒試過。拿了一塊聯想BX主板,用包裝盒墊上,把顯卡直接插在上面,插上內存、CPU,接上電源和顯示器,用螺絲刀短接一下POWER ON-OFF接針,啟動電腦,一切正常,安裝好硬件驅動程序,可以正常使用。
現在問題集中到了主板上,我仔細研究了這款聯想飛鷹133E。上面有不多的幾個跳線,應該沒有問題。聯想的主板在DIY市場上還是不錯的呀,怎么會……還有,為什么在安全模式下啟動又沒事呢?難道是兼容性的問題,對了,它采用的是VIA APOLLO 133的芯片組,一直有兼容性不太好的問題!
重新接上這塊主板,用安全模式啟動,安裝了 新的VIA四合一補丁兼驅動程序,完成后重新啟動,果然,問題迎刃而解,黑屏的問題不再有了。
使用VIA系列芯片組的主板時,在安裝完WIN98第一次啟動后,應立即安裝補丁程序,這樣,很多硬件不兼容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