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小字體
增大字體
作者:佚名 來源:本站整理 發布時間:2011-02-15 12:15:38
www.BNJW.com
筆者在2000年購得華通HT-9809 6英寸小彩電一臺,使用至今情況良好。類似機型市場上有很多,筆者測繪出整機詳細原理圖,供廣大愛好者參考之用。
整機分為四部分:圖1為小信號處理部分,圖2為行、場掃描部分,圖3為電源及伴音部分,圖4為顯像管附屬部分。各部分原理簡述如下:
圖1中,核心器件為IC1(共有52腳,型號已被廠家擦去),由天線接收的電視信號進入高頻頭(TDQ-4D-DK){1}腳,經內部選頻放大后由{9}腳輸出,再經三極管(C388A)放大后進入聲表面波濾波器(LBN38C),然后進入IC1{47}、{48}腳。外部的AV信號從IC1{12}、{14}腳進入,TV/AV狀態由IC1{1}腳的開關S來手動控制,IC1{33}、{34}、{35}腳輸出三基色信號送至顯像管尾板,{21}、{25}腳輸出行場掃描信號,以實現圖像顯示,{51}腳輸出伴音信號。該機被廠家設計為單一的PAL制,IC1{42}腳外接4.43MHz晶振及諧振電容,{41}腳已預留出3.58MHz晶振及諧振電容位置,筆者照PCB板上標準焊上3.58MHz晶振及諧振電容,以求改此機為PAL/NTSC兼容,然后用VCD機視頻信號試機,遺憾的是未獲得成功。IC1并不能自動識別PAL/NTSC制,估計需由相關引腳的電平高低進行手動控制,因無其他相關資料,未貿然嘗試。讀者若有相關經驗,望能與筆者聯系。
圖2中,IC1{21}腳輸出的場同步信號經三極管C1815放大后進入IC3{3}腳,{11}腳為場輸出端,接偏轉線圈,{7}腳為電源端。+18V電源進入行變{2}腳后經{1}腳供至行管K2012漏極,行同步信號由IC1{25}腳輸出,經三極管C2274推動加至行管柵極。行變{3}腳輸出電壓供場部分,其{4}腳輸出的電壓一路供給視放級,另一路經電阻限流降壓后送至高頻頭部分作為調諧電壓,而{6}腳電壓經電阻限流后作為燈絲電壓。
圖3中,電源部分采用一只斬波式開關電源IC LM2576,可大大降低整機功耗,此IC在《1998年電子報合訂本》下冊116頁有詳細介紹,此處不再贅述。伴音信號由IC1{51}腳輸出,經一只12kΩ電阻及電容耦合,再經音量電位器加至IC5(AN7112){2}腳進行功率放大,由其{6}腳輸出推動揚聲器發聲。實驗發現把12kΩ的衰減電阻直接短路后,伴音不僅幅度大增,而且中高音也變得柔順、悅耳。有此種機型者不妨一試。
圖4中,顯像管尾板通過排線與主電路板進行信號傳遞。
該機結構緊湊,使用中發現溫升較高,但長時間工作卻非常穩定,說明此機設計較合理。與小液晶彩電相比,該機體積、功耗較大,但亮度及清晰度均更勝一籌。
廣東 吳明明

www.BN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