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小字體
增大字體
作者:佚名 來源:本站整理 發布時間:2011-02-15 11:44:16
www.b N Jw .com
開機屏幕呈現很亮的白光柵,亮度不能控制,圖像極淡,滿屏回掃線。
出現亮度失控故障的常見原因,為顯像管加速極電壓過高或陰極電位過低。在由分立元件組成的視放末級電路中,顯像管陰極電位通常由末級視放管的c極電位決定。當某一陰極電位嚴重降低時,光柵將出現嚴重偏色且亮度失控現象,當光柵為白色時,說明三陰極電位同時降低或加速極電壓過高,一般應先查視放末級供電電壓是否正常及解碼輸出的三基色(或色差)信號直流電位或亮度信號是否正常,然后檢查加速極電壓是否正常。
本機的末級視放電路采用新型的集成化單片視頻末級放大器TDA6103Q,有關電路見附圖。TDA6103Q{1}、{2}、{3}腳為推動信號輸入端,本機為R、G、B基色信號輸入,{5}腳為參考電壓取樣(在{1}、{2}、{3}腳為色差信號輸入時{5}腳為Y信號輸入),{7}、{8}、{9}腳輸出經放大后的B、G、R信號,經電阻R1521~R1523直接驅動顯像管三陰極。該IC與傳統的分立元件視放電路相比,具有視頻帶寬寬、增益高和良好的過渡沿特性,因此,在大屏幕彩電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由于顯像管加速極供電電壓內阻大,普通萬用表不易測出其準確值,因此,本例故障的檢修首先從測量視放級供電電壓入手。測得N1500{6}腳直流電壓剛開機瞬間為220V,然后慢慢上升至268V處穩定,再測{7}、{8}、{9}腳電壓分別為9V、41V和47V,均嚴重偏低,顯然,這是引起亮度失控的主要原因。而引起N1500輸出電壓過低的原因可能因N1500本身損壞,也可能由其外部因素所導致。因此,進一步測量其{1}、{2}、{3}腳電壓,分別為0.58V、0.58V和0.62V,再測其{5}腳電壓為0.57V,與正常值相比均相差較大。
N1500{1}、{2}、{3}腳電壓與解碼IC TDA8362{18}、{19}、{20}腳輸出電壓相關。在此電路中,若該電壓降低,將導致N1500 {7}、{8}、{9}腳輸出電壓上升而引起顯像管亮度下降,而實測結果卻相反,因此,暫不懷疑解碼部分的故障,判斷故障存在于N1500及其周邊電路。從測量結果分析,{5}腳電壓比正常值1.25V也明顯偏低,該端為IC內部R、G、B三個視頻放大器的參考電壓取樣端,其電壓偏離正常值后將導致三路視頻放大器工作全部不正常。引起該端電壓降低的原因有:C1504漏電;R1519阻值增大;N1500損壞。根據本人多年維修經驗得知,凡阻值較大的小功率電阻且兩端工作電壓較高的,其損壞率也相對較高,故先拆下R1519檢查,經測量發現其阻值已由正常值220kΩ增大至近700kΩ。原機R1519使用1/4W小型炭膜電阻,為避免日后故障重現,用2只1/4W、110kΩ電阻裝于R1519位置,試機故障排除。重新測量N1500各腳電壓已恢復至正常值。
附圖中V1501~V1505、C1507、R1526、R1527等元件組成關機消亮點電路。正常工作時,C1507兩端有近8V電壓,V1501截止,其c極無電壓,該電路對視放末級電路正常工作無影響。在電視機關機瞬間,8V電壓很快消失,C1507上的電壓經V1501e、b極與R1526放電,V1501導通,C1507正極處的8V電壓經V1501 e極到達c極,然后由V1503~V1505分別加至N1500{1}、{2}、{3}腳,使其{7}、{8}、{9}腳輸出端電壓下降至近0V,顯像管R、G、B陰極電位被強迫拉低,而使顯像管上殘存的高壓快速泄放,以達到消除關機亮點的目的。若V1501在正常工作中c、e極漏電或擊穿,也會產生類似亮度失控故障,檢修時測量V1501 c極電壓便可判斷。
此故障雖已排除,但故障出現時為何視放級供電端(N1500{6}腳)電壓卻會異常上升(指針式500型萬用表及數字萬用表測量均如此),實在使人費解。
福建龍海 劉福民

www.b N Jw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