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越降越低
幾天前,京城多家媒體披露了“B級液晶面板”問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液晶面板市場出現了低于制造成本的售價,一些正想購買降價液晶顯示器的消費者,突然之間被“B級面板”潑了一盆冷水。這里,專家總結出選購液晶顯示器時應當避開三大誤區。
-第一大誤區:一味追求低價格
液晶面板按照品質可以分為A、B、C三個等級,A級和B級的劃分主要是:有無亮點、壞點,使用壽命;亮度是否均勻,色彩是否飽和,有沒有偏色,外觀有無損傷等等。與A級相比,B級和C級的壞點數多一些,亮度相對不均勻,色彩飽和度相對不足,外觀也可能有損傷。從價格來看,采購B級面板的價格比A級面板要低15~20美元,如果是C級面板,價格會低出很多。這就是使用B級面板的液晶顯示器能夠以超低價格出售的原因。
隨著技術進步和產能提升,液晶面板的成本逐漸降低,LG、三星這樣的一線品牌也在不斷刷新低價紀錄。例如,LG的L1715S、L1730S兩款17英寸液晶顯示器的價格近期都創出了歷史新低,L1715S 新價格低至2580元,而內置復真芯片、響應時間12毫秒的L1730S也爆出2888元的低價。
-第二大誤區:響應時間越短越好
前幾年,由于液晶面板的技術不夠成熟,用戶在玩游戲、看影片時會有“拖尾”現象。如今,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已從25毫秒降到16毫秒、12毫秒,現在實現了8毫秒。
不斷縮短的響應時間和一些廠家的刻意引導,使很多消費者認為液晶顯示器響應時間越短越好,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電影的放映標準是每秒24個畫面,即24幀;VCD、DVD等視頻文件以及2D游戲需要達到40幀的放映速度才能保證畫面的流暢;如果是場面宏大的頂級3D游戲,則需要60幀的速度才能展現完美效果。按照 高的要求60幀的播放速度來換算,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應當小于17毫秒。目前市場上液晶顯示器的主流響應時間為12毫秒,已經能夠達到83幀的播放速度,完全滿足日常使用,即便高速游戲也游刃有余。
-第三大誤區:輕信廠家概念炒作
各種各樣的新名詞、新概念鋪天蓋地席卷而來。如果只是將幾項普普通通的性能參數加以裝就稱之為“新技術”,這種概念炒作就很容易誤導消費者。國際大廠商往往是先有一項創新的技術,為了讓這個技術更快地被消費者理解,會使用一個形象易懂的名詞取代復雜的專業術語。事實證明,這樣更有助于新技術的普及,比如LG的復真芯片是LG專為液晶顯示器開發的圖像處理芯片,復真芯片內部密布著無數的電子單元,通過協調處理使液晶顯示器展現出真實的色彩及影像。復真芯片的出現,使液晶顯示技術從面板層次上升到硬件芯片層面,走出了同質化的困境。用心分析一下,就能找到新技術和概念炒作之間的差別,像國際性的著名品牌,往往以 新的技術服務消費者,消費者選購液晶顯示器時可以用它們作為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