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器的三要素
液晶的三原色,并非是從白光分離出的光譜。我們所說的是決定一款液晶顯示器能夠在今后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秘訣。那么,讓我們來看各個廠商都是怎么理解所謂的液晶三要素的。
更先進的生產線和更大的尺寸:
從三星、飛利浦、LG,以及明基等廠商現在的狀況來看,更大的液晶顯示面積是在營銷中相當重要的砝碼,15英寸的產品已經開始令人覺得拘謹,這不符合現代人個性化科技生活的特點。現在購買液晶的人,大多數會在經銷商、廠商的引導下,選擇已經成為時尚的更大屏幕產品。
相應的,更大尺寸的液晶需要更適合的面板作為支援。三星、LG-飛利浦等實力大廠,已經開始第六代甚至第七代液晶生產線的建設。相較于適合切割17英寸面板的五代線,前者是為了切割更大的液晶屏幕而設計的。從生產端到消費端,整個液晶業都已經認同“決勝大屏”的理念。
現在的情況是:15英寸小屏液晶的需求量非常大,從生產到銷售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廠商,尤其是有實力的廠商,如何權衡小屏和大屏之間的利益。從現有的情況來看,明基、三星、飛利浦、LG等廠家都已經將15英寸液晶業務作為“平穩發展”的一塊市場,并不用著力推動。努力發展17英寸液晶產品。甚至在19英寸和20英寸以上的產品都開始規劃,已經成為共識。
娛樂時代需要更快的響應時間:
習慣了CRT“超短響應時間”的消費者,面對LCD時是即愛又恨。一些發燒友在歷經了60ms、40ms、30ms、25ms之后,終于等到了自己心儀的產品:具備16ms響應時間的液晶顯示器。無需多說,16ms液晶一出現就捆綁極品飛車等游戲,讓人大呼過癮。
電腦在歷經了文本時代、影音時代和多媒體時代之后,終于走向了娛樂時代。娛樂并非簡單的休閑,而是建立在高效工作、學習基礎上的放松、愉快、高品質的生活。16ms液晶恰恰擔當了此一時代的領軍人的角色。
索尼曾經非常不重視括在液晶顯示器在內的諸多影音業務,結果連續幾年營收狀況不良。現在,索尼已經有意向與韓國三星電子的液晶業務合作,顯然是希望能后來居上。可見,在追求無線、虛擬化生活的今天,顯示器的作用非但沒有減弱,反而增強。
在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視訊、影像訊息的時候。若沒有真實的還原器材,無論是體驗還是感受都會大打折扣。而在工作上,瀏覽網頁、報表等動態頁面時,也會因為畫面的拖延而產生抵觸情緒。這與快樂、健康的現代生活格格不入。
盡管一些廠商沒有宣稱自己的液晶顯示器達到16ms,但均在宣傳單頁上打出“小于25ms”的字樣。可見,更快的響應速度已經是大勢所趨,只不過一些廠商在生產理念上尚未進一步明朗化。
新的技術已經泄漏出來:在不久的未來我們將有機會看到12ms的液晶顯示器。據說,這種顯示器所用的液晶面板已經出現。當然,廠商們所追求的是10ms以下的響應時間,那時的液晶將會和現在的CRT的速度不分伯仲。我們曾經期待BenQ將全線液晶從25ms升級到16ms,今天我們同樣期待,他們能先行一步將12ms的液晶產品化。筆者這是推動極速液晶 早的廠家。
關注顯示器業界的工業設計:
人類學家Lionel Tiger曾經說過:“工業設計師是文明社會的民俗藝術家。”但作為 受人們關注,而且關系到“面子”大問題的顯示器,卻僅僅是從 近才刮起一陣ID設計的高潮。引領這一高潮的都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廠商:三星、LG、飛利浦、明基。
從來,讓我們說出 酷的IT產品時,APPLE總是首當其沖的衛列第一。甚至連初識電腦的人,也能被APPPLE所俘虜……但若我們僅僅認為APPLE是以外觀出位而受到青睞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華碩工業設計課主任在留學初期,其老師的一句話,影響其至今:“如果你只是玩造型的話,那只會被賣場里五花八門的產品所淹沒……”
之所以資深玩家,超級發燒友都對APPLE的產品趨之若騖,除了時尚外觀之外,更深層的人性化設計才是上述廠商的設計理念。德國的車子,在用久了之后會發現其非常耐看,這正是德國工業設計的精髓。除此以外,產品的外觀不僅要創新獨特,還要有哲學味道……
反觀現在的顯示器市場,真正能被稱得上有工業設計影子的屈指可數。窄邊框,實際上就是工業設計的一項成果:消費者因此可以不再受到寬邊框對視覺的騷擾。而如支架的設計、邊框的設計、按鍵的設計甚至是提示音的設計,都是廠商們需要改進完善的地方。
明基雖然是后來者,但卻是首家打出“工業設計以美麗征服世界”的顯示器品牌。看到他們 新的顯示器產品,雖然其中依然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就像BenQ這個品牌一樣會迅速從不成熟轉進化為成熟。
寫在 后:實際上上述所說的都是液晶顯示器今后的發展走向。對于廠商來說,若均做到當然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同時,享受到的回報也是極為可觀的。消費者就是這樣,對于能推出符合他們挑剔口味的廠商從來都是褒獎有嘉;甚至不在乎價錢。套用一句消費者的老話:“我們為什么斤斤計較?因為沒有真正打動我們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