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電器維修資料網 > 正文 >
4K液晶對OLED和等離子兩種平板顯示技術的影響
來源: 日期:2013-11-19 19:16:23 人氣:標簽:

第二, 推動4k彩電產品的面板企業 積極的是夏普、友達和奇美——這三個有一個共同特性,那就是在oled技術儲備上相對不足。而作為全球液晶銷量第一的三星,則在4k上的產品集中在70以上的工業和商業用產品上,對民用彩電市場,特別是32-55英寸市場的4k化比較保守。與其策略類似的全球面板業產能第二的lgd。——另一方面,三星和lgd確實首個推動oled大型化的企業。這使人聯想到一些企業推動4k液晶是為了與實現火熱的新技術oled競爭高下,或者是為了延緩oled的發展速度。
持有將4k液晶放在oled的對立面的觀點的人大有人在。不僅僅是因為二者陣營的不同,更是因為如果將高端電視的競爭建立在4k的基礎上,oled在初步量產上必然技術困難更大。但是,這種觀點卻忽略了一個事實:4k技術大規模出現的前提是新的技術氧化物tft技術的成熟——這一技術恰恰是oled面板產業發展必備的技術:他不僅也能為oled面板提供更大的像素密度,而且對oled面板的壽命也有幫助。
眾所周知,oled是電流驅動,lcd是電壓驅動。傳統a-si tft和金屬氧化物tft比較, 大的劣勢在于電子遷移率低,也就是對大電流工況的適應能力低。此外,另一個在中等和小尺寸高像素密度液晶上廣泛應用的技術,ltps tft也可以大大提升電子遷移率,并被廣泛應用于同樣尺寸的oled產品上。目前,lgd的8.5代線oled將采用金屬氧化物tft,而三星的8.5代oled面板線預計初期采用傳統工藝,后起可能演進為三星獨特的sgs (super grain silicon)制程ltps tft。

因此,就大部分4k或者其他高像素密度液晶采用ltps tft或者金屬氧化物tft技術的事實而言,面板企業向二者的技術升級和轉移,不僅不是對oled否定性的競爭,反而是為未來生產線進一步升級到oled做好了準備、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
其次,oled技術在高像素密度產品上的競爭力并不會比現在的液晶差:4k液晶產品線 全面的夏普,同時也是高像素密度oled的主要推動者。2012年sid2012展會上,夏普展示了3840×2160像素的13.5英寸有機el面板,這比較lg 新展示的5英寸、1920×1080分辨率的lcd顯示面板,像素密度差距不大。此外,sid2012展會上,奇美電展出3.4寸及4.3寸分辨率高達326ppi的「trueoled」oled面板,并將于2012年4季度量產。——事實說明,在小尺寸領域oled面板的ppi并不落后于任何lcd產品。
從技術角度,高像素密度的lcd和oled都采用金屬氧化物或者低溫多晶硅tft驅動技術。同時,二者在成膜結構上,oled也不在像素密度這個領域有絲毫弱勢。相反,自身以固態存在的oled一旦形成高精度密度結構模體,反而比液態的lcd更為穩定。現在,oled材料的高像素密度成膜結構的產業瓶頸主要在于:第一,大玻璃基板一次性成膜設備的制備,第二,和低成本成膜工藝設備的開發。
就第一點而言,三星代號為a2的5.5代線采用的先切割成四分之一5.5代線大小的基板,再做oled薄膜層。不過三星正在建設的代號為a3的另一條5.5代線將采用非切割的一次成膜方式。就第二點而言,現在采用的“蒸鍍膜”技術,對于oled大規模大尺寸制備成本的確有些高。不過,日本和韓國企業已經開發出基于印刷技術的oled成膜技術原型——這回領其成本降低一個數量級。
從lcd高像素密度的發展路徑可以看出這樣的規律:高像素密度產品是從小尺寸向大尺寸逐步發展的(小尺寸近距離顯示產品對像素大小更敏感)。而目前,小尺寸和中等尺寸oled已經全面突破“高ppi”的工藝瓶頸,這使得“認為高像素密度lcd能夠阻止oled普及”的觀點幾乎面臨破產。
【看看這篇文章在百度的收錄情況】
相關文章
- 上一篇: 模擬放大電路實驗現象的理論與圖解法解析
- 下一篇: IPS硬屏240Hz技術 動態畫面也全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