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物聯網通信連接的未來 WiFi還是PLC?
“萬物互聯,萬物智能”是物聯網時代所倡導的。因為這個“物”可以是任何器件、物品,理論上物聯網是機器和設備之間的互聯, 終目標是實現人與人的互動、人與物的互動、物與物的互動,提高效率,讓生活變的更美好。
在今年的IDF2015上,英特爾曾經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有350億臺設備互聯,華為也預測,到2025年,到2025年全球連接設備的總規模將會超過一千億個。因此,物聯網常常被看做是繼移動互聯網之后的又一大機遇。
物聯網旨在達成設備間相互連通,實現單機所無法實現的功能,連接就成為了能否順利實現萬物互聯的核心。就物聯網的連接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更好的去解決等一些列問題,在2015年智慧家庭博覽會上深圳市力合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鯤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據介紹,物聯網、智能家居內部的連接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連接上常用的三大無線通信技術:WiFi、藍牙、Zigbee,在技術上本無問題,但在場景應用上已經滿足不了目前的需求了,更代表不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存在即合理,每一種無線通信技術的誕生都有其特定的應用場景。當初WiFi的興起,源于對移動辦公的需求,對信號的覆蓋要求不是特別的苛刻,人們可以帶著筆記本去尋找信號更強的位置;藍牙則是為近距離無線而設計的,鼠標、鍵盤、耳機無需數據線即可連接;Zigbee的蜂窩式傳輸模式,具備數據轉發功能,主要是可視距離的傳輸,更適用用戶外空曠場所。
連接問題是物聯網中所有終端連接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智能家居是物聯網中 具代表的一個小小縮影。智能家居剛剛興起,今天的選擇不代表就是正確的。在場景和市場的需求下,傳統的技術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新的技術的出現。電力線通信(又稱電子載波通訊即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作為利用電網供電線路進行數據傳輸和通信的網絡技術,為智能物聯提供了一種理想的通信連接手段。通俗來說,智能電網大家可能更熟悉,智能電網就是利用電網供電線路來進行網絡通信的(電力載波通訊)。經過5年的發展,全國已經有5億臺智能電表使用了電力載波技術。
小型PLC模塊
我國電網環境復雜、負載重、噪聲和干擾大,因此國際上針對發達國家電網環境而開發的PLC技術都不適應國內電網環境,表現在抗干擾能力差、通信性能差。而國內獨立開發的EPLAN PLC技術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并且已進行了多年的大規模成功應用,使得中國PLC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實際應用規模上都走在了國際前列。力合微現在已經走向了國際市場,在德國、哥倫比亞、俄羅斯都有合作項目,客戶涵蓋電力公司和智能硬件開發者。
“網絡技術推動了手機從3G邁向4G,挑戰促進技術進步”,PLC技術的設計可以滿足當前的智能家居的需求。智能家居中大家 常用的是WiFi技術,但WiFi并不是為智能家居所誕生的,即便有100米的傳輸距離,由于室內家居的復雜環境,很難覆蓋到房間中的每一個角落。由于在實際中各種智能設備本身就通過電源線連接在電網上,因而PLC技術天然地具有“無需布線、安裝維護方便、穿墻越壁、信號傳播不受阻擋、無輻射”的優點。
理論上,PLC在家庭中的設計支持1024個節點,價格上與WiFi相似。目前已有基于該技術的智能家居網關產品、智能家電、智能插座、LED燈、智能電表、水表、路燈控制等相關產品。劉總 后說道,“底層的問題是 基本的問題,底層未解決就會制約未來的發展。連接問題就是物聯網的 基本問題,互聯互通的問題不解決了,智能家居就很難走進千家萬戶。”